Search

【覺察感受與需求而非壓抑】
#聽到延長停課_你的感覺是什麼?

「媽媽...

  • Share this:

【覺察感受與需求而非壓抑】
#聽到延長停課_你的感覺是什麼?

「媽媽來!」
「媽媽陪我!」

居家防疫期間,最常聽到的單詞就是 #媽媽
各種媽媽東媽媽西媽媽長媽媽短的
不過今天的我無力回應
因為那位名為MC的好朋友來了
在我無力地躺在沙發上時
聽到喬伊不斷地喊著

「媽媽來跟我一起蓋房子」
本來想說打發唯可去陪他
誰知喬伊就是指定要我過去

「可是我現在動不了」我敷衍地說了一句
「你來跟我一起蓋啦」可能太敷衍直接被他無視
「你先蓋,我等等再過去」
「不要! 你現在就來」
我們的對話漸漸陷入拉扯
最後喬伊開始哭鬧、發脾氣

「我現在的狀態也不好,我們彼此都先調整一下,等我調整好再去找你喔」
我說完,默默戴上耳塞
(耳塞被我列為居家防疫的育兒神器,如果你跟我一樣聽覺敏感,很推薦可以購入喔)

世界只剩下我與自己
我閉上眼睛感受並覺察著自己的呼吸、身體與內在
我感覺到很深沉的疲憊
這兩週所累積的疲憊感慢慢地湧上來
也感覺到自己的腳很酸,像跑完百米那般的沉重
感覺到頭痛還有腹部的悶痛
同時,我感覺到內在的無力、無奈與無助

我輕輕地擁抱著自己
對著自己的心說話
「你可以覺得累,也可以不舒服
 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也盡力了」

我持續的觀察這些感受
不評論也不否認
如期所是的接納
感受會慢慢地浮現出來
我會看著他們逐漸升高,然後慢慢降落
當所有感受都被承接住
當我,被自己承接住
我感到平靜,同時剛剛那些感受
也沒有像一開始那般困擾著我

我拔下耳塞張開眼看著喬伊
看來她也沒事了,正一個人努力地蓋著房子

「喬伊,我好多了」我輕輕地說
他跑來我身邊依偎著

「媽媽今天月經來,覺得腳很酸,身體累累的,肚子也痛痛的,所以就會不太想移動,剛剛沒有跟你說清楚我的狀態跟需求,很抱歉」
「那我幫你按摩」
喬伊開始幫我按腿,唯可見狀也跑來湊熱鬧
兩個孩子一人一腿剛剛好,我也覺得心裡暖暖的

「謝謝你們」
「那你可以跟我一起蓋房子了嗎?」喬伊問
「可以呀,不過因為我不太舒服,所以可能只能在定點,沒辦法移動去拿墊子」
「沒關係,我可以拿過來給你」
「謝謝你的體諒與體貼」

喬伊笑了一下
這一刻,心連上了

/
對於今日公佈延長停課的消息其實不意外
雖然知道這才是正確的作法
但心裡卻很難接受,你們也有如此矛盾的感覺嗎?
無法接受,是因為這件事帶給父母們不小的壓力

剛好最近在讀《正念療癒力》關於壓力的章節
壓力源有分外在與內在
像是生病、因為疫情影響工作與生活
就屬於外來的壓力
而在面對這些事件的想法與情緒則是內在的壓力
當壓力源的影響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就很容易變成長期慢性的壓力來源
書中的一段文字讓我很有感覺

「如果我們沒有領悟這其實是長期持續的馬拉松,就很容易讓自己跑到沒力,用光所有因應能量,覺得筋疲力竭與燃燒殆盡( 育兒一整天到晚上真的會有燃燒殆盡的感覺),因此,當我們有這類長期壓力時,調整自己的步伐就是必要的了,甚至需要規律的休息以儲存能量」

同時,壓力也很容易讓我們感覺到被威脅
身體會產生某種慣性反應,並進入高度警戒狀態
直到障礙被清除,威脅被排除才會停下來

所以我們需要練習去 #覺察自身的狀態
當發現自己已經開始警戒與不悅時
就可以透過 #積極暫停 來調整身心狀態
(不要到已經高度警戒才去積極暫停喔! 等到那時通常也很難剎車了)
同時去辨識也接納每一種感受與情緒
而非一昧地壓抑與假裝自己沒事
壓抑,只是將炸彈暫時先埋起來
等到下一次交感神經起火時再一起大爆炸

同時也了解 #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每一種負向情緒的背後
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

有可能是休息的需求 (太疲憊)
有可能是秩序的需求 (太混亂)
有可能是的安心需求 (太擔心)

發現需求,才有辦法去滿足
可以自己滿足自己
也可以提出請求讓家人孩子一起幫忙
慢慢找到彼此能共好的方式

最後,有可能今天的你跟我一樣
感到疲憊和沮喪
但總要相信,也總要告訴自己
明天會好的,我們也都會好好的

#正念育兒 #居家防疫第13天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